中文ENGLISH
供求信息
热搜关键词:氢气 氧气
会员登录
账号:
密码:

行业新闻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氢燃料汽车市场格局生变 规模化应用仍待闯“闯关”

来源: 更新:2018-08-08 00:00:00 作者: 浏览:1153次
 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成为绿色出行浪潮的新一轮风口和热点。随着产业链逐步完善和成熟,未来5—8年,2018年我国氢燃料汽车预计将突破4500辆产销规模。当然,同步成长的还有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一浪高过一浪之际,氢燃料电池汽车回归舆论焦点。

 

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时代背景下,立足绿色、高效、应用范围广等优势,氢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而氢燃料电池这一看似科幻意味十足的产品,在技术先进性、便捷性、耐久性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优势。氢燃料电池是将“氢”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同时对储能电池的电动汽车不是一般的替代关系,两者在行驶中都是零排放,但在不同的运行场合却各有各的所长。更重要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最终产生的,是对环境无污染的水。

 

如今,已经没人再质疑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市场前景。诚如在寿命、可靠性、可使用性等方面,氢燃料电池均基本达到车辆使用要求,具备大规模示范的基础并趋于成熟。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显示,未来30年内,氢能源需求将是目前的10倍,而中国市场则将成为迄今最大的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之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各大车企、投资机构以及相关产业加紧布局氢燃料电池,以期掌握新一轮能源领域的制高点。

 

在本土燃料电池电动车开始进入试运行的新阶段,福田、宇通等车企已研发出样车,适应本土化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技术特色逐步确立。但与纯电动车市场动辄数十万辆级别的火爆情况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迄今我国运行的氢燃料电池车累计量也就在千辆左右。这其中,巨大的投入和短期内无法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是部分车企无奈放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氢燃料电池车发展受限于核心零部件技术发展缓慢和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两大难题。由于居高不下的成本,使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商业化之路并不平坦。业界分析普遍指出,在插电混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车三大主流技术路线中,氢燃料电池车被认为最难实现商业化。从材料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的角度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都高于纯电动汽车,更无法与传统燃油车竞争。此外,部分关键材料、零部件及配套工艺等,目前仍依赖进口。

 

加氢站的基础设施缺失问题,则成为部分车企在意的事。如同困扰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一样,加氢站的稀缺也是难题。考虑制氢、储备、加注等因素,在制氢场所100公里内集中布局加氢站比较科学合理。但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合规的公共加氢站用地一般为3-5亩,企业想要拿下土地难度颇高。同时,加氢站的投资建设成本极高,一座中型加氢站至少需要投资上千万元。

 

整体而言,氢燃料汽车暂未进入预想的大规模上升期。迄今,多数车企仍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心放在纯电动汽车上,且短期内不会改变此方向。换句话说,氢燃料汽车尚处大规模商业化的导入阶段,要作为乘用车走进寻常百姓家依然任重道远。因而,氢能的应用牵扯到一系列的综合技术,从材料到运输、加氢乃至最后运行的全生命周期,需要一个清晰的操作路径,国家顶层设计尤为重要。

 

然而,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的问题,不能抹杀氢能生态系统的优越性。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坦言,氢燃料汽车实现盈利还需5年左右时间,大幅提高则要到2025-2030年。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驱动模式下,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应用也有望驶入快车道。而2018年,则将成为“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氢燃料汽车大规模商业化的重要开端。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京ICP备19059098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5837号

E-mail:ait@263.net.cn     服务热线:010-8416 4557
copyright©北京艾亚特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编辑、复制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